• 【教海探航】幼儿创新品质培养的特征、问题及对策

    2013/6/19

    【内容摘要】

   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,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,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,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我们要清楚幼儿创新品质培养的年龄、思维、心理等特征,直面创新品质培养中存在的对创新品质基本特征认识的缺乏、对创新环境创设的忽略以及对创新品质培养方法的轻视等问题,从而找到“回归生活,给予幼儿创新空间;关注需求,激发幼儿创新意识;透视童真,培养幼儿创新思维;营造氛围,发展幼儿创新能力”等培养幼儿创新品质的应对策略,真心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,耐心地分享孩子的发现,细心地呵护孩子们的创新精神,让每位孩子都成为未来的创新者。

    【关键词】幼儿   创新品质  培养

    【正文】

       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,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,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,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很多年前就指出:“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,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, 并敢于让儿童实践摸索,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”。有人可能要质疑:幼儿园的孩子有什么创新可言?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发现,3-5岁是孩子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,而5岁以后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。的确,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看,3-5岁的幼儿大脑可塑性强、受习惯的束缚少、想象活跃而大胆,他们与生俱来的创新品质,是明显优于成人的。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,就提出“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,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、认真专注、不怕困难、敢于探究和尝试、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。”的确如此,也许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,但他们潜藏的创新潜质却是巨大的,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,使幼儿拥有大胆想象、独辟蹊径、与众不同的创新品质,以此来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,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。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新品质呢?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:

    一、幼儿创新品质培养的基本特征

        创新是以新思维、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更新、创造、改变的一种概念化过程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、思维特征、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对其不同的要求等等,都决定了我们在培养创新品质时应有不同的立足点。我认为,幼儿的创新品质是指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,与生俱来的一种创造潜力,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、原始的创造力,它不像成人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,但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却都离不开它。因此, 我们应该好好剖析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中,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基本特征,保护和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。

    1、幼儿的年龄特征:好动好问

        3-6岁幼儿大多数都好动,他们总是喜欢做各种动作,而且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,而且往往是乐此不疲,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、有趣,好动、好问、好奇心强,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是“问题儿童”,“为什么电视里会有人?”、“遥控汽车为什么会自己走?”,有了这些问题,导致幼儿成了“拆匠”,把新买的玩具汽车拆了、把电视机的屏幕敲碎了……这些都是幼儿创新思维最初的萌芽,我们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能横加干涉,大声斥责,剥夺他们探索的兴趣,扼杀他们的创新火花。

    2、幼儿的思维特征:幻想多变

   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: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新活动。美国教育界权威也认为,2——4周岁的孩子喜欢幻想,稍大一点就变成了想象,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,而且这个阶段孩子的想法不够稳定,容易变换幻想的主题。例如:看见天上的白云,他们一会说像绵羊、一会儿说像白糖;画苹果的时候,他们会把苹果画成方形,说这样不易滚动摔烂;做游戏的时候,他们会自己用积木拼个圆圆的东西当方向盘,玩开汽车的游戏,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,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,异想天开的背后往往有其合理的因素,这正是孩子们创新思维的体现,许多伟大的发明最初不也都来自一瞬间的突发奇想吗?因此,只要幼儿的幻想源于幼儿的生活,我们就要好好加以引导。

    3、幼儿的心理特征:大胆自我

    3——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,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,做事也不再“随波逐流”,显得比较有“主见”,自我意识逐步增强,而且在活动中他们表现出的是“不知天高地厚”,非常地大胆,想干嘛就干嘛,而这些心理特点正是萌发幼儿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。例如:有些孩子在玩积木时,喜欢在积木上跳着走,我们看见了不必指责他弄坏了积木,而应该引导他去观察怎样的积木走上去比较稳;有些孩子总喜欢在走廊过道中把头从栏杆的缝隙中探出去,他们觉得这样很好玩,而根本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可能会头缩不进来发生危险,这时我们也不必大惊失措,而是应该启发孩子们思考头的大小和栏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等等,因此,我们一定要在幼儿大胆地做某些事情的时候,适时地点拨、及时地启发,开启孩子的心智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。

    二、幼儿创新品质培养的主要问题

    1、缺乏对幼儿创新品质基本属性的把握

        在生活中,我们成人往往会忽略孩子心理、思维、年龄等基本属性,没有很好地去发现挖掘孩子创新的瞬间。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力,尤其在他们三岁左右,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,这时正需要父母和老师的耐心引导,以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挥。在美国,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,支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活动,但在中国,孩子一旦有所“破坏”,常会被父母戴上“调皮、不听话”的帽子。实际上,这种做法就是我们缺乏对幼儿创新品质基本属性的把握。

    2、忽略对幼儿创新品质培养良好环境的创设

    环境是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,也是影响幼儿创新意识以及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在生活中,我们往往忽略了环境和幼儿创新品质之间的关系。如:一味要求幼儿小嘴抿抿好,两腿并拢,双手放小腿上,长此以往,表面看起来的纪律常规很好,个个都很听话,然而,幼儿的创造力却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毁灭了。对于老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或一个模式回答,不善于动脑筋,不愿尝试接近新事物,不爱与人交往,做事有始无终,变得胆小怕事。因此,我们要为孩子创设开放的心理环境、丰富的物质环境以及千变万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,并且家园一致,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的环境氛围。

    3、轻视对幼儿创新品质培养正确方法的应用

    提起创新这两个字,好多人都觉得高不可攀,并经常把它与瓦特、牛顿等大发明家联系在一起。事实上,创新并不是少数发明家专有的,凡是思维健全的成人和儿童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创新能力。在实际生活中,是因为大家轻视了创新品质培养的正确方法,因此导致了许多孩子的创新意识被扼杀了。我们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要做到不随意干涉孩子玩,不强制性地让孩子学这学那,随意性地斥责孩子的多端性思考。要鼓励、引导孩子提出各种问题,并创造环境、条件,帮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,去寻找答案。在生活中,要丰富幼儿的知识,扩展幼儿的视野,引导幼儿在玩中学、学中玩。

    三、幼儿创新品质培养的应对策略

    (一)回归生活,给予幼儿创新空间。

    四季轮回、昼夜交替,知识源于生活,生活是创新的源泉,日常生活经验会给幼儿的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。幼儿一日生活包括很多方面:学习、吃饭、洗手、午睡、游戏等等,而这些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环节,给予了幼儿极大的创新空间。因此,我们要多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山河、亲近动植物、在马路上看各种车辆、到商店看各种新奇产品,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。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,游戏是他们的生命,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活动,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反映现实生活,充分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、创造力。如:大多数孩子喜欢玩水,在盛夏来临的时候,我们就开展“水中作乐”的活动,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玩水的过程中,知道水的特性,水的用途,最后一起来制作水枪等等,在孩子们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创新的火花开始慢慢点亮了。

    (二)关注需求,激发幼儿创新意识。

    幼儿园的孩子对任何东西都一知半解,他们会对着天空的飞机发呆、盯着雨天的漩涡不走,也许在成人看来,孩子们的“异想天开”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,作为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,时刻了解他们需要什么。当孩子有了别出心裁的想法、做法时,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;当孩子的创新活动遇到挫折时要因势利导,帮助他想办法尽量完成,使他们常常体会到成功的快乐,并且要鼓励他选择、探索新途径,激发更强的创新欲望,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。无论在什么时候,都要鼓励、赞扬孩子,不要轻易对幼儿说“不行”,避免让这两个字束缚、限制住幼儿创新意识的产生。教师一定要在幼儿充满幻想、充满疑惑的时候,来个“雪中送炭”,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,而这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:当孩子在玩沙活动中,要想挖一个桥洞,尝试了许多的辅助工具都不成功的情况下,老师立即为他提供了一个切开的半圆的,引导孩子先把它放好,然后在这个上面铺上沙,桥洞立刻就呈现了。孩子们受到这个启发后,举一反三,造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桥洞,沙池顿时变成了“新桥发布展”。

    (三)透视童真,培养幼儿创新思维。

    童真是可贵的,孩子们在充满童真的世界里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想像力、思维力、制作能力,探索并“改造”着自己周围的世界。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特性,他们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问题,当孩子们皱着眉头,一脸急切地来问 “为什么”时,老师不要急于给孩子们答案,而是将问题再抛给孩子:“你认为呢?”、“为什么?”、“你怎么想到的?”、“那样又会怎么样呢?”等等,运用这些启发式的反问使孩子的小脑瓜开始运转起来,他完全被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吸引,饶有兴趣地跟你讨论,甚至在讨论结束后兴致仍然高涨,在愉快的对话中,孩子已经从已有经验中得到产生新的思维。因此,透过童真,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孩子、倾听孩子、欣赏孩子,让孩子在“为什么”的提问中,在一些不经意的“错误”中,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。如:在一次科学活动中,孩子们在争着玩万花筒的时候,一个万花筒被不小心掉在地上,立刻散架了,孩子们看着一地的五颜六色的碎片和小块玻璃都傻了,这时老师没有责怪他们,而是迅速将碎片捡起,对孩子们说:“想办法把万花筒装起来,行吗?”孩子们听了,立刻来了精神,他们借助一个好的万花筒,在老师的帮助下,把万花筒给拼装好了,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。

    (四)营造氛围,发展幼儿创新能力。

   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:“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,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。” 因此,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,要创设有利于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,要尊重儿童的个性,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,建立新型的、平等的师生关系,营造鼓励儿童创造的宽松的心理氛围。面对幼儿“超越现实”,甚至很荒诞的想法,我们也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横加指责,而应该敏锐地捕捉其创新思维的“闪光点”,进行有效的引导,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,从而表现出其独创性、特异性。我们要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,让他感觉到我们在幼儿园也是自由的;要为孩子创设开放的物质环境,俗话说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这是发展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;我们要巧妙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,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和探索,激发他们依靠自己改变一切的信心。如:幼儿在把彩沙灌进玻璃瓶的时候,一开始只会一层层的平着灌进去,一天一个孩子在灌的时候发现把瓶子稍微倾斜一点,灌出来的线条就是斜的了,于是老师立即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工具:小勺、毛衣针、吸管、搁瓶的架子等等,于是各种各样的灌沙瓶子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,一幅幅瓶中沙画简直就是一件件工艺品,让人爱不释手!

        陶行知曾说过“处处是创造之地,天天是创造之时,人人是创造之人”,教师一定要真心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,耐心地分享孩子的发现,细心地呵护孩子们的创新精神,让每位孩子都成为未来的创新者!

     参考文献:

    1、《教育与教学研究》2011年第12期《培养幼儿创新精神之环境创设》

    2、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所康著的《培养模式论: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》   2004年1月

    3、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  2012年9月

    4、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邱磊的《幼儿创造力的培养》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

    5、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丹的《儿童发展心理学》 1989年


    浏览量:0
    创建时间:2020-06-28 13:12